深圳市华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深圳北站汇隆商务中心一号楼9楼
总机: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邮箱:mail@huadior.com
阿米巴经营概述:核心力量
发表日期:2018年12月17日 信息来源:华典智慧 浏览:9374
每个企业的经营氛围、外部环境乃至文化背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对于阿米巴经营模式要深入探究这种模式以及与之相似的众多模式背后的核心力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这些模式运行,并取得优异的业绩。
1.以人为本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基础在于对员工的信任。相信员工的能力,把经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这是实现阿米巴经营的最基本的条件。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即为天理”,所以,万事万物,都应以“人”为最终和最大的出发点,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最终都是要落到“人”这个身上的。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基础是信任员工,其实是要充分挖掘员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与能力。员工不是机器,不是单纯用来利用的工具,而是阿米巴经营共同体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经营氛围中,员工必定会备感尊重,而将自己毕生的智慧与心血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
阿米巴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赋权管理”,换成我们熟知的话,就是“充分授权”。为什么这样的话我们听过无数遍,却始终做得并不太好呢?其实,还是没有充分地信任员工。“我不相信他会把事情做好”,这是普遍的心态。
在阿米巴经营中,充分授权的最终目的,其实在于培养阿米巴领导人,激发每个员工的创业热情,挖掘员工的企业家精神。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员工必定都有一项最适合他的工作,只是看你是否将他放到了这个位置上。在一个大公司内,领导的岗位永远只有那么几个,每一个员工能做到那个岗位的机会都很少。但在阿米巴经营模式中,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去做一个小型组织的领导人,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2.以理为先
中国有句俗语——“天下之大理为大”,这样的道理,在阿米巴经营中也能看得到,阿米巴哲学将“做人何谓正确”当作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
其实,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为什么困难?其实都在于我们没有回归到问题的本源去看,而更多地考虑了许多问题之外的因素,才导致问题解决起来太困难。
如果将“公司的健康发展”作为组织内最大的道理,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争执不下,不妨将这个最大的道理搬出来审视一番,然后从基本逻辑出发去判断,将事情退回到最本源、最原始的简单状态来看,往往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
在通常患有大企业病的组织中,每个人只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埋头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就失去了全局观,遗忘了“公司的健康发展”才是最大道理。因此,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偶尔也要抬起头看看大家,爬到高处去看看全景,才能让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3.以家为根
高度透明,全员参与。这是阿米巴经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但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都认为,企业重要信息外漏会对公司不利,对员工透明,那怎么行呢?
我们有时候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辆车子,如果作为公车的话,无论是保养,还是费用,都会居高不下,但如果是一辆员工自己的车子,定会像宝贝一样地爱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区别就在于,员工并没有将组织当作自己的“家”看待。
让员工“以公司为家”并非一件易事,但阿米巴经营却要求有这样的“大家庭主义”。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们不是尊重员工的问题,而是本身就是一体的,尊重员工就是尊重自己。
员工不了解,就会有疏离感。试想,一个家庭之中,谁会对自己家里的情况不了解呢。如果一味地保密,总会让人有“见外”的感觉。阿米巴经营中的“单位时间核算”机制,也是同样地以家庭记账模式进行的,简单到让人觉得就是在家里记账一样,让人有亲近感。
每个阿米巴,都像一个家庭,而企业就像一个更大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谁会不奋勇向前努力工作呢。
4.以梦为源
在阿米巴经营模式中,说到最多的就是“激情”。这样的激情,往往来自于“尊重、放权、独立思考”。只有当员工将阿米巴当作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才能迸发出无穷的激情,并奋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自己真正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产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要把工作交给真正有兴趣的员工去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激情,只有胸怀激情的人去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阿米巴经营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唤起每位员工心中的创业激情与企业家精神。
在阿米巴经营模式下,阿米巴的领导人拥有绝对的经营权,领导人不能一味地等待上司的指示,要自主、迅速地做出判断。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个阿米巴都有企业家的气质。
当许多企业都深受大企业病、官僚主义滋生等一系列阻碍的时候,阿米巴经营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创造力,把大公司的规模和小公司的好处统揽一身。但如果不能深刻领悟上述四大核心力量,纯粹地引进“术”,可能等待我们的依然是更严重的“大企业病”。